滨州:聚力特色产业强力突围,培育更多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产业集群

发布日期:2025-03-09 13:44    点击次数:120

  2月28日,滨州市召开“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——亮目标”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专场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、局长丁卫卫,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副书记、二级调研员、新闻发言人厉明,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王臻出席发布会,围绕稳定工业运行、优化产业结构、加快数字赋能、育强优质企业等方面有关情况进行介绍,并回答记者提问。

  据介绍,2024年,市工信局围绕全市“大开放、大改革、大发展”工作主线,锚定打赢打好工业经济攻坚战,开展九大攻坚,实施十大举措,全市工业经济强势增长,持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。市工信局先后在全省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推进会议、全国“三品”战略示范城市会议等省级以上会议作典型发言16次,获省委省政府肯定性批示2次。

 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,有力支撑全市经济发展。抓好全市决战决胜工业经济指挥部各项工作,凝聚工业大发展合力。2024年,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.6%,连续10个月列全省第1位,创17年最好位次;实现营收10422.23亿元,总量列全省第4位,这是近几年来首次突破万亿大关,增长7.71%,增速列全省第2位;实现利润611.41亿元,总量列全省第3位,同比增长62.94%,连续七个月列全省第1位。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5.1%;提高幅度0.6%,列全省第1位。二产拉动全市GDP增长3.4个百分点,贡献率达55.8%。我市连续4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。

  聚链发展筑牢根基,产业转型提质增效。印发实施《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》《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实施意见》,助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轻量化铝新材料产业集群、智能纺织产业集群先后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,高端化工产业集群入选省级支柱型雁阵集群。全市高端铝、精细化工、智能纺织产业集群分别实现营收4711亿元、2413亿元、1920亿元。惠民绳网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,阳信肉牛、惠民农副产品加工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。目前,全市累计培育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家、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7家,汇集中小企业近8700家,贡献产值超过3900亿元。

  加快推进数实融合,工业引擎不断增强。持续优化数字化转型调研和评估诊断跟踪服务,累计完成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培训1310家、规下企业数字化普及培训5500家,累计推动650家企业“智改数转”。新培育省级“工赋百景”数字化转型试点项目8个、省级“产业大脑”4个、晨星工厂197家、全省首批数字经济创新平台7家、数字经济园区3家。邹平市入选全省产业数字化、数字产业化成效明显县。加快智能制造发展,连续三年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数量居全省第1位,新增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3家,新增省级智能工厂、数字化车间、智能制造场景、解决方案供应商22项,创历史新高。

  持续优化发展环境,企业发展高质高效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1950家,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468家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7家;5家企业入选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,16家企业入选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,创历史最好成绩。培育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计划159个、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3家、省级“一企一技术”研发中心4家。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、绿色工业园区2家,列全省第1位;培育国家级“能效、水效领跑者”3家,列全省第2位;培育省级绿色工厂17家、绿色工业园区2家。邹平市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基地(园区)。

  2025年,市工信局将在市委、市政府坚强领导下,按照全市“113388”工作体系,聚焦“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、发展新质生产力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”工作主线,重点做好“稳定工业运行、优化产业结构、加快数字赋能、育强优质企业”等四个方面的工作,以决战决胜的姿态,全面打赢打好工业经济攻坚战,为品质滨州建设贡献澎湃强劲的工业力量!

  稳存量、扩增量,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强增长。牵头抓好全市工业经济指挥部各项工作,创新构建市县联动、政企协同的体制机制,推动全市工业大发展。靠上服务全市规上工业企业,协调要素资源供应,激发内需外需活力,助力企业稳产达产。大力实施“技改全覆盖”行动,全年谋划实施投资过500万元技改项目400个以上。创新实施工业经济稳进提质十大举措和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十大举措,设立市级专项奖励资金,真金白银激励企业稳产达产,推动企业转型升级。

  调结构、转方式,全力加快产业转型提质效。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,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。优化铝基材料、铝深加工布局,攻坚全国最大再生铝生产基地建设,勇攀5000亿级高端铝产业新高地;高效利用化工园区扩区成果,发挥“北鲲计划”带动作用,加快2500亿级精细化工产业强势崛起;建设现代化纺织产业体系,推动2000亿级智能纺织产业全面起势。积极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,力争高端装备、新材料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营收实现两位数增长。聚力绳网、厨具、板材等特色产业强力突围,培育更多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产业集群。

  促融合、塑动能,全力打造工业发展双引擎。聚焦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“两翼带动”,加快推进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。优化升级评估诊断和跟踪服务体系,对规上企业实行服务专员定点服务,依托工赋滨州、工业互联网牵手行动,对规下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培训,全年推动300家以上制造业企业“智改数转”。落实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,加快智能制造发展,推动一批智能制造装备、系统解决方案应用突破,累计培育产业大脑、晨星工厂等标杆企业超500家以上。

  聚改革、强机制,深化优质企业培育新模式。持续深化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模式改革,助力企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。加大小升规企业培育,开展储备挖潜、入库培育、过程管控、精准辅导,确保应统尽统。健全完善“全周期培育、全要素赋能”的服务体系,全年培育专精特新、制造业单项冠军等创新型优质企业100家以上。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和承接,全年培育工业设计中心、质量标杆示范企业50家以上。不断完善绿色制造体系,开展重点企业绿色发展诊断服务,累计培育绿色制造示范企业超100家。

  2025年,市工信局将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在工业强市的主战场上打头阵、当先锋、立新功,用实干与担当谱写工业经济量质齐升的壮丽篇章!